
有不同意見的同志,都是為了早一天把飛機造出來,都是為了把我們的飛機造得更好—當然,總師承擔的責任不一樣,有時候沒采納大家的意見,或是否定了大家的意見也很正常。
——宋文驄
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所有的奮斗者,都是新時代的楷模。《國之脊梁:中國科學家的家國天下》通過《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團隊親身采訪、深度挖掘,精選了30余位科學界功勛模范人物,既有“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國家優選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又有“好看奮斗者”稱號獲得者。行政工會組織開展《國之脊梁:中國科學家的家國天下》主題讀書會,本期內容由集團公司王丹紅帶來宋文驄的故事。
青驥奮蹄向云端,老馬信步小眾山
宋文驄(1930年3月26日-2016年3月22日),云南昆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殲-10戰機總設計師,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都是為了把飛機造得更好”“我為型號做貢獻,型號培養我成長”“祖國不會忘記為祖國做過貢獻的人”,這是宋文驄在主持殲-10項目時提出的口號,后來,很多型號研制時都把這兩句話寫成標語掛在廠房里。
我心中的工匠精神
讀完《國之脊梁:中國科學家的家國天下》中關于殲-10戰斗機總設計師宋文驄的事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宋文驄的形象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矗立在我的心間,他的精神力量穿透紙面,給予我深深的震撼與激勵。宋文驄身上所展現出的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堅韌精神和奉獻精神,讓我深受觸動。他的愛國,是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的航空事業緊密相連,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始終堅守,從未動搖;他的創新,體現在敢于突破傳統,提出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案,勇于挑戰國際慣例;他的堅韌,讓他在面對外界的質疑和技術上的重重難關時,毫不退縮,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帶領團隊一步步走向成功;他的奉獻,是幾十年如一日,默默投身科研,不計個人得失,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祖國的藍天。
結語
宋文驄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遠不會磨滅,他是真正的國之脊梁,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奉獻。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